有观点认为,作为二战中投降的主要大国,法国不应当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一员。实际上,联合国的成立本身就是大国间的利益博弈。如果没有法国参与安理会,它的结构将不完整,甚至可能变得不稳定。 回顾20世纪初,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,英国、法国和俄国结成了协约国,而德国、奥匈帝国以及意大利则结成了同盟国。为了争夺欧洲的领导权和全球的殖民地,双方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,开始了激烈的冲突。
意大利在战争期间迅速转向支持协约国,而欧洲的强国们相互厮杀,尤其是在凡尔登战役中,双方的伤亡惨重,超过一百万。美国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,在关键时刻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,确保了协约国的胜利。尽管美国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但它并未能完全取代英法的领导地位,尤其是考虑到战后的国际秩序,虽然美国是国际联盟的倡议国,但因未能获得领导权而拒绝加入。最终,英法成为了主导者,他们通过苛刻的《凡尔赛条约》限制了德国,但这也为纳粹德国崛起埋下了伏笔,导致了二战的爆发。 令人失望的是,作为欧洲传统强国的法国,在二战中的表现堪称惨败。1940年,德国仅用22天便占领了巴黎,迫使法国投降。法国的投降不仅打击了欧洲抵抗纳粹德国的士气,也使得英国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困境。对于法国的快速失败,许多人感到意外。按理说,法国作为一个大国,且拥有广阔的殖民地,应该有更强的军事能力。然而,德国在面对法国时并不畏惧,因为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从未对法国感到惧怕。 虽然德国的轴心国联盟成员意大利实为“配角”,而日本则远在东方,几乎未与德国联合,但德国能够打败法国,足见其军事实力。然而,英国和法国在战争中除了本土外,还有庞大的殖民帝国,最终,在美国的强大支持下,才彻底击败了纳粹德国。 德国的二战失败为美国提供了重塑全球格局的机会。美国逐渐取代了英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,但由于美国并不具备单独主导世界的能力,英法作为老牌列强的实力依然不容忽视。同时,二战的胜利使得苏联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地位,而中国则因其在亚洲战场的表现及广大的国土和人口,确保了其在联合国中的重要地位。 在二战后,美国主导成立了新的联合国,并沿用了国际联盟中常任理事国的制度。联合国确定了中、美、苏、英、法五国为常任理事国,而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则包括英、法、意、日,后来还加入了德国和苏联。美国虽然是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,但被排除在常任理事国之外,这也反映出当时美英之间的矛盾和博弈。美国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,并确保五国共同主导全球事务。 对于美苏成为常任理事国,国际社会几乎没有异议,因为这两国当时已是世界的强国。英国作为二战前的“世界之主”,也无太大争议。而中国,虽然相对落后,但仍然顽强抵抗日本,获得了应有的地位。至于法国,虽然在战争中败给了德国,但作为曾经的强国,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。 法国能成为常任理事国,主要有三大原因: 1. 实力对比:在战后,法国依然是五大强国之一。即便它在战争中败给了德国,但在战后的国际格局中,法国的综合实力依然处于世界前列,位列美国、英国和苏联之后。 2. 作为盟国的重要组成部分:尽管法国在战斗中失败,但戴高乐领导下的自由法国依旧存在,代表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声音。法国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之一,其在二战中的地位不能被忽视,尤其是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德国打败后,法国的抵抗力量仍然具有象征意义。 3. 全球影响力:战后,法国除了本土外,在非洲、亚洲和南美洲拥有大量的殖民地。此外,法国在北美的法语区也广泛存在,这说明法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仍然巨大,其可影响的区域超过千万平方千米,具备一定的全球战略地位。 除了这些原因,美国在背后主导了法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决定。虽然法国的实力有所衰退,但它仍是一个重要的大国,尤其是美国需要与英国和法国联合以共同维护世界秩序。在那个时期,如果美英法三国联合,配合各自的殖民地,完全能够掌控全球的大部分地区,因此,法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也符合美国的利益。通过以上几个角度来看,法国入常并非没有道理,而是符合实际国际政治格局的安排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盈优配-买股票加杠杆-炒股怎样加杠杆-长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